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47章 外朝的反弹

第447章 外朝的反弹

第447章 外朝的反弹

国政军策!

李如松听到苏泽的评价后,眼神中充满了激动!

苏教务长认可自己这份奏疏是国政军策!

要知道,他们这样的基层官员,别说提出来国政军策,就是参与讨论的机会都没有!

苏泽这份夸赞自然是真心的。

当然,这份国政军策和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国政军策是不能比的。

李如松等武监生还是从军事上出发,讨论的主要还是军事问题,也给了具体的军事部署,政治上略显不足。

但是苏泽这份夸赞,是因为这是大概是第一份完备的军事计划书,而且是由新式军官阶层给皇帝的上书!

这份奏疏必然会在历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李如松这份军策,更多的是从军事技术和军事地理上讨论问题,考虑的是地区战略,拥有很强的可执行性!

放在原时空,这就是一份战略规划。

军事技术越来越专业化,历史的趋势就是军事政策的制定权力会转移到精英军官阶层手里。

苏泽很清楚,由新式军官提出的战略规划很快就会出现,但是他也没想到这麽快,还是李如松这些武监生凑在一起自发搞出来的。

这份五城计划,可以说是相当完备的军事规划,而且也具有相当的可执行性,完成度是相当的高了。

如果五城筑成,大明控制住五城,那躲藏在长白山中的建州女真部落,将再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必然被大明强大的国力碾碎!

听到苏泽如此评价,李如松和刘荩臣也是狂喜。

李如松喜的是自己被苏教务长认可。

刘荩臣喜的是苏教务长不怪罪自己,回去不用被父亲打了。

李如松立刻说道:

「弟子冒昧,是否可以请教务长和我们联署?」

苏泽摇头说道:

「不可。」

李如松心又是一凉。

他们这些军官的级别太低,就算是联署也不会被重视,所以上门拜见苏泽,一方面是为了请苏泽帮忙看一看奏疏,另外也希望苏泽能够署名。

「每月二疏,无事不允」,如果苏泽肯署名,那这份军议就能通过了。

苏泽说道:

「如果我署名,那世人都以为是我主笔的,苏某岂是那种贪学生功劳的?」

听到苏泽这麽说,李如松的心中一暖。

苏泽接着说道:

「如果你们是怕自己上书缺乏分量,这点不用担心。」

「本官会向通政司打招呼,你们这份奏疏送到中书门下五房后,我会亲自送到内阁,请阁老们过目。」

「如果有什麽差池,本官再上书附议就是了。」

听到这里,李如松感动得快要哭出来,拉着刘荩臣又要拜。

苏泽说道:

「你们能为朝廷分忧,没有坠了武监的名头,本官已经很高兴了。」

「但京营事关京师安定,切不可荒废了日常操练。」

「学生谨记教务长教导!」

——

次日,李如松领着一帮武监的军官,一起来到通政司上书。

因为苏泽提前打过招呼,经历徐叔礼亲自签收了他们的奏疏,并且许诺会尽快送入内阁。

通政使李一元也很配合的走完了流程,这份军策送到了中书门下五房。

苏泽带着这份军策,亲自送到了内阁。

苏泽专门挑了四位阁臣都在内阁的时候来,他将奏疏送到高拱面前道:

「阁揆,这份奏疏请您过目。」

高拱放下眼镜,看向苏泽。

正常来说,苏泽这个中书检正官是不会干送奏疏这样的杂活的。

中书检正官又不是阁老的秘书,是整个中书门下五房的领导者,是妥妥的政务官。

能让苏泽亲自送的奏疏,自然是不同寻常的。

高拱放下手里正在批阅的公文,拿起《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然后仔细的看了起来。

等认真的看完之后,高拱的眼睛也亮了。

安东都护府开拓不利,已经多次向内阁上书求援了。

但是内阁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让安东都护府做好过冬的准备,然后继续组织移民,争取通过增加汉族人口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一来,东北问题就成了一个投入时间长的大项目。

这对于致力于开源节流的隆庆朝内阁来说,自然是一个坏消息。

这份军策引经据典,讲述了五城的重要性,提出了筑城压缩建州女真的战略方案,一看就是可行性极高!

高拱看完之后,又看向奏疏的最后。

他本以为这是某个兵部官员的上书,至少也要是个进士出身的兵部员外郎,想要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但是高拱看到的却是一排军官的名字,为首的是克虏军的旗正李如松。

剩下署名的也都是新军旗正这个级别的小军官。

这份奏疏竟然是一群军官写的!?

高拱看向苏泽,苏泽说道:

「阁揆,这些军官都是武监一期的毕业生,克虏军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就在国子监参详案牍,写出了这份平辽策。」

高拱又看了一遍,这份军策的风格确实十分特殊,有别于以往文官所上的军策,这才相信了苏泽的话。

这下子高拱反而犹豫了。

如果是兵部的某个文官所上,高拱必然票拟同意,然后这个兵部官员就等着飞黄腾达吧。

但这是一群武监生毕业的军官所上的军策,高拱却纠结起来。

自土木堡之变后,国政军策,一直都是文臣的权力。

权力是不容别人染指的,文臣好不容易将勋贵集团排挤出决策核心,变成了无害的吉祥物。

又如何能让军官团体再来竞争?

高拱是内阁首辅,也是文官之长。

苏泽也明白高拱的纠结,就在他准备劝说高拱的时候,高拱叹气低声说道:

「子霖的意思我明白了,老夫既然推崇实学,那就要实事求是。」

「这既然是利国之策,无论是谁提出来的,老夫都会支持。」

「你且让几位阁老也看看,然后内阁议一议吧。」

苏泽有些敬意的看向高拱,看来自己这位师相,是真的将实学当做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来看待了。

苏泽又将奏疏分别给另外三位阁臣过目,三人看完之后都和高拱一样,心中是五味杂陈。

如果这份军策是文官上的就好了!

这也是其他阁老们的想法。

众人都看完之后,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诸位阁老都看过了吧,老夫先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份军策所议上佳,可以让兵部先派人去辽东查探山川地理,等开春之后再议筑城。」

高拱开口算是定了调子,他本人是支持这份奏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