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后,在场三位阁臣的脸色都有变化。
先是最近才入阁的诸大绶说道:
「此事和教育保生事务无关,本官就不票拟了。」
诸大绶这是主动放弃了讨论,毕竟他是专务阁臣,而且是刚入阁的,所以乾脆不发表意见。
次辅张居正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
「京营旗正也是朝廷正品官员,也是有资格上书议政的。」
张居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既然通政司能将奏疏送到内阁,那程序上就没有问题。
反正这样的国政军策,内阁票拟后也都是要请皇帝御批的。
那内阁就应该就事论事,对奏疏上的问题进行表态,票拟好意见送到皇宫中去。
苏泽也有些意外,张居正竟然没有维护文官集团的利益,他的态度反像是支持了这帮青年军官的上疏。
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赵贞吉身上。
赵贞吉本身就分管兵部,他说道:
「军议本是兵部的本职,兵部上下尸位素餐,本官同意这份奏疏,还应该将奏疏刊印下发兵部,让他们看一看军策怎麽写。」
苏泽差点憋不住。
在中书门下五房配备之后,赵贞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兵部改革。
这一次有了兵房的协助,赵贞吉乾脆直接派兵房主司宋纁直接驻在兵部督办,迟迟没有进展的兵部改革总算是有了动静。
但是赵贞吉依然对兵部不满,所以每次在内阁,一有机会就要骂兵部。
没想到赵贞吉竟然要用李如松等青年军官的奏疏来敲打兵部。
就这样,李如松这份奏疏,竟然在内阁获得全票通过,再由苏泽送入内廷。
——
隆庆皇帝看着这份奏疏发呆,紧接着又是一阵叹气。
司礼监秉笔的冯保,明白皇帝为什麽叹气。
这份国政军策得到了内阁的一致支持,论述有理有据,还提出了具体的执行步骤。
如果这份奏疏是兵部官员上的,那皇帝自然毫不犹豫的批准,而那名官员也会走上飞黄腾达的路。
可偏偏这份奏疏是一群克虏军的基层军官联名的。
冯保当然明白,这样一份奏疏传到外朝,会引起文官们多大的反对。
不是所有文官都有阁老们的觉悟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隆庆皇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自然也不想节外生枝。
但是这份国政军策实在是太诱惑了。
筑五城来控制长白山地区,不仅仅在军事上完成对建州女真的围剿,还就此将东北的局势打开,控制整个东北的资源。
隆庆皇帝最后拿出一张字条,写上「年后」二字。
冯保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意,就是年后再议的意思。
冯保接着问道:
「陛下,这份奏疏要不要先送到六科议一下?」
隆庆皇帝点头,先将奏疏送到六科,试探一下科道言官的反应,如果文官们反应激烈,那年后就不讨论了。
「阁」
皇帝再写下一字,冯保立刻明白的说道:
「把阁老们的意见也透给六科,仆臣明白了。」
隆庆皇帝满意的点头。
司礼监三人,只有冯保能完全明白自己的心意,所以隆庆皇帝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他。
——
结果果然让皇帝的忧虑成了现实。
这份奏疏被送到六科之后,六科首先炸开了锅。
「此等国政军策,其实这些低阶武官能议论的?!」
「妄议国政!该诛!」
「自英宗以后,好不容易将武人干政赶出朝堂!阁老们竟然要让他们卷土重来!」
苏泽踏入公房的时候,听到了六科那边的议论,就知道李如松上书这件事不妙。
果不其然,等到他坐下后,罗万化就匆忙进来道:
「检正,六科联合都察院,要因武监生的那份奏疏弹劾阁老!」
苏泽叹息一声。
前阵子内阁集权,狠狠的得罪了外朝。
外朝积蓄了怨气,这份国政奏疏就成了外朝宣泄的出口。
苏泽只能叹气,他总算是明白了,很多王朝末期,明明很多问题早就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却怎麽都没办法执行,就是因为政治斗争太激烈了。
李如松他们的这份上疏,正好触碰到了外朝文官的敏感神经,也成了外朝联合起来对抗内阁的冲锋号角。
苏泽拿出了一份早已经起草好的奏疏。
「检正要上疏支持?」
罗万化和苏泽是多年好友,自然明白苏泽的想法。
他有些犹豫的说道:
「为什麽不等到年后再上书?陛下的旨意也是年后再议。」
苏泽摇头,他对这位皇帝的性格十分了解,说道:
「如果不把外朝的风潮压下去,年后也议不出结果。」
罗万化想想也点头,他对于舆论也有心得,如果不能在舆论初期将风潮压下去,再想出手就晚了,那时候舆论已经形成风潮,就是再压制也只能适得其反。
《附议筑城以定东北疏》
等罗万化走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附议筑城以定东北疏》送到内阁。
内阁支持你的意见,奏疏送到内廷。
外朝知道了你支持武官的奏疏,矛头开始转向你。
科道言官被彻底激怒,左顺门外叩阙死谏。
六部九卿官员也上疏反对。
风潮越来越大,隆庆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并驳回了《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
——【模拟结束】——
【剩馀威望:545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正常来说,一个新阶层,新军官阶层要跃上历史舞台,必然要经过几次打压。
但是苏泽不愿意自己学生的国政军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宿主已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馀威望:445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