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46章 国政军策

第446章 国政军策

第446章 国政军策

国子监中,这帮克虏军的武监生军官们,却看着辽东的军事地图指指点点。

李如松在骑兵科的威望很高,大家进入克虏军之后,又结交了一些步兵科和炮兵科的同僚。

同为武监出身,大家又有共同的校园经历,自然很快就熟悉起来。

这些人也被拉了进来,大家一起看着辽东的地图,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帮子武监生,都是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的,看着一张辽东地图,也搞出了纸上谈兵的气势来,笔尖仿佛是千军万马,他们很快发现,这种讨论也能过一过不能上战场的瘾!

这下子众人更来劲了,每当一个人提出一个方案后,剩下的人都想尽办法破解他的方案。

这种互相论战有时候都要变成拳脚冲突了,最后都是李如松亲自下场维持秩序,确定了不能动手的规矩之后,这才恢复了讨论。

和普通的纸上谈兵不同,这里是国子监,是大明第二大的档案馆。

很快,这帮武监生又开始搜罗史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会儿指着地图唾沫横飞的,是诚意伯世子刘荩臣。

刘荩臣也想要在草原上驰骋冲锋,最后选择了克虏军。

却没想到,克虏军至今都没有机会上战场。

刘荩臣指着地图说道:

「我以为,应该在五国城旧址筑城,控制野人女真!」

「不可能!」

「太偏远了!」

「五国城金亡后就废置了,如今根本无法驻军!」

李如松看向刘荩臣所指的位置。

五国城很有名,因为这里是汉人耻辱之地。

金灭北宋后,将徽宗丶钦宗二帝押解北归,最后就是囚禁在五国城内。

徽丶钦两帝相继病死,埋骨于此。

这座城原本是辽国所建造。

而辽国建立五国城,就是为了控制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的「生女真人」,五国就是生女真部落中最强大的五个。

金灭辽之后,也将五国城当做是东北重要的据点。

刘荩臣说道:

「五国城乃是松花江门户!野女真部落要将货物运输出去,必经五国城!」

「我大明扼守五国城,女真人的贸易都要被控制,就等于扼住了他们的咽喉!」

看到五国城的位置,李如松也点头,这里确实是要道。

刘荩臣又对五国城的地形进行了分析,还和其他武监同学进行了几次攻防推演,结果都是只要用上最新的棱堡技术,建州女真和生女真都不可能夺下五国城。

五国城的棱堡只要和东胜卫棱堡一样的大小,囤驻几百人的队伍,就能够控制这条生女真对外贸易的商路,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刘荩臣的方案都是可行的。

「记录下来。」

五国城是对付生女真的方案,但是最难处理的还是躲入长白山地区的建州女真。

众人看向李如松,这里论最了解辽东问题的,就是李如松了。

李如松说道:

「历史上征服这片地区的不少,汉之武帝,唐之太宗,如果算上南北朝辽金元这些就更多了,但是当时对待东北都是以羁縻为主,就是经略辽东的,也仅限于辽阳附近。」

众人点头。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燕国就是如此,慕容氏是在龙城发家的,也就是我的老家辽阳,但是燕国强盛之后,慕容氏就将都城迁到了蓟县和邺城。」

「苏教务长课上也讲过,辽阳乃是辽东最大的一块农耕之地,要建立霸权必须要占据辽阳,才能有稳定的粮食来养军队。」

「史书上有关这些朝代如何经营更偏远的辽东,笔墨都不多。」

众人点头。

李如松说道:「我翻遍了史书,以长白山区域为核心,建立地区霸权,只有渤海国了。」

「渤海国?」

在场的都是军官,虽然经过两年的武监学习,但是对历史了解还是很少。

其实别说是这些军官了,就是普通的读书人,知道渤海国的也不多。

李如松如果不是专门研究东北,也不会查到这个名字。

李如松说道:

「渤海国,唐时的海东盛国,享国180年,为契丹人所灭。」

「渤海国乃是粟末靺鞨部,当然这个不重要,唐时的东北局势不安定,渤海国能立国那麽久,并且一度称霸东北,也有其不同寻常的地方。」

「当然,按照苏教务长所说,唐时的东北要比如现在暖和,那时候吐蕃都能称雄,当时的条件和如今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今辽东苦寒,但是渤海国依然对朝廷经营东北的大战略有参考性。」

众人纷纷点头。

李如松摊开一张地图,对着众人说道:「这是我根据史书记载,加上零星的史料,对渤海国进行的考证。」

李如松揉了揉眼睛。

有关渤海国的资料极少,如果这里不是国子监的图书馆,怕是连这点成果都研究不出来。

李如松说道:

「渤海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长白山地区建立霸权的国度。」

「只可惜史书上有关渤海国战役的记录几乎没有。」

众人又有些沮丧,没有历史战役参考,军事部署就无从说起了。

但是很快,李如松又说道:

「但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诸位知道吗?这渤海国历史上有五京。」

「京,国之重地也,古代的京城都是战略要地。」

「渤海国是一个小国,史书上对于渤海国的其他资料都不可考了,但是因为使者往来,五京的位置却留下来了。」

「这是我对各种历史资料考证后,推测出的五京位置。」

「诸位看,中京显德府(吉林省和龙市),这里是渤海国最早的国都,也是渤海国发家的地方。」

「这里有盆地适合耕种,又是交通要道,渤海国既然可以在这里设置都城,那我大明也可以在这里筑城,养活一城人马是没有问题的。」

众人看向这个位置,也觉得这里十分的险要。

「后来又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按照我的考证,彼时的上京龙泉府,乃是渤海国的粮仓,正是因为渤海国建国之后人口膨胀,中京无法养活那麽多人口,这才迁都到粮食更充沛的地区。」

「如果上京龙泉府还能耕种,那我大明在长白山区域也有了根基,可以移民拓边!」

「后又迁都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市),此城在显得府以东,滨海,我听水师学堂那边说,现在商人在此地停靠,有建州女真人设置港口,偷偷和走私商人贸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