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食明 > 第 72 章 · 第 72 章

第 72 章 · 第 72 章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改革就完全没有问题。

比如有个后来的东林党首领邹元标,就曾经在张居正执行考成法的时候提出过一个严重问题:你给别的事情定指标也就算了,怎么还下达死刑指标?这样县里哪怕没有死刑犯,县官为了考成达标也得强行找人来杀,简直是草菅人命!

可惜这人指出问题时,还骂张居正连孝都不守简直猪狗不如,结果当然是喜获庭杖和流放套餐。

不过比起嘉靖皇帝时期严嵩动不动把言官活活打死的情况,张居正对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基本没下过死手,要不然邹元标后来怎么还能当东林党首领?

到了明末天启年间,邹元标眼看大明方方面面都日渐衰败,士林风气愈发不堪,开始思念有毅力整顿官场风气的张居正,竟与其他人一起上书称赞张居正的功绩、请求明熹宗为张居正恢复名誉。

大明读书人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的存在。

顾闲选择在国子监搞事情也有赌的成分在。

他赌这个时期的王世贞还是有那么一点意气在的,不会甘于熬过一个任期等着人家安排新职位。

王世贞会更愿意折腾出现成效来。

也不要求步子迈得多大,能改变一点是一点!

果然,王世贞只沉吟片刻,便转头问万浩:“万司业,你怎么看?”

万浩笑着说道:“我觉得闲哥儿说得不错,学生们是该好好增强体质了,可不能倒在考场上惹人笑话。”

校长和副校长都点头了,顾闲便等于鱼入大海,想怎么干怎么干。

等王世贞和万浩走后,

() 顾闲有点想念刚才爬上敬一亭的快乐,招呼王宜玉跟自己一起再上去瞧瞧亭顶风光。

王宜玉还没干过这样的事,不太熟练,但还是在顾闲的热心指导下按照最适合的爬树路线登上亭顶。

敬一亭底下筑有石台,本身就让这个亭子有点居高临下的意味,更别提他们还爬到亭顶了。

两个人在上头一看,整个国子监都尽收眼底。

顾闲吹着凉爽的秋风,乐滋滋地道:“看,我说得没错吧?这上面可舒服了,还能看得老远!”

王宜玉“嗯”地应了一声,看了看远处连片的建筑,又看了看立在身旁的顾闲,只觉自己余生都不会忘记此时此刻看到的风景。

人要是不会长大就好了,这样她就可以一直给顾闲当师弟。

待到十四五岁,恐怕从外貌与身形上都已男女有别,王世贞哪能再容她这样跟着顾闲在国子监到处行走?

顾闲不知王宜玉的心事,他乐滋滋地跟他“师弟”说起接下来的宏伟计划:他们争取以射圃和会馔厅为支点,撬动整个国子监!

国子监全是勋贵子弟、官宦子弟、富家子弟以及在地方上熬了二三十年资历的贡生,这难道全是坏处吗?

咱往好处想,这就是一张庞大的人脉网以及丰富的地方信息网!

按照《大明会典》记载,内外官员基本是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考满才考虑怎么升迁,中间如果要挪位置属于破格推升。

也就是说,只要没发生什么意外,王世贞最少得在国子监干个三年!

三年之内,咱绝对能把这两张网充分组织起来!

至于组织起来干嘛,他还没想好。但是吧,谁会嫌弃自己人脉太多、信息来源太广?

【作者有话说】

顾小闲:撬动一点是一点!

*

今天早早地更新了!

今天一定加更(信誓旦旦

说到王安石,就想到隔壁《玩宋》的王小雱,没看过的可以去看一看[狗头叼玫瑰]

提到关系网,就想起隔壁《戏明》的王小文,小时候人见人爱,长大后人称王半朝(bushi

毫无广告痕迹![墨镜]

第73章·第73章x\hw\x6\.c\om(xh/wx/6.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