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食明 > 第 72 章 · 第 72 章

第 72 章 · 第 72 章

第72章·第72章

司业万浩过来的时候,瞧见的就是顾闲蹲在敬一亭顶上,而王世贞在底下风度全失地怒吼:“下来!”

万浩:“……”

没想到王世贞还有这一面。

说实话,得知王世贞空降国子祭酒的时候,万浩心里还有点不乐意。

资历这种东西嘛,也不是按照科举早晚来的。

他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比王世贞晚上那么两届,不过他是庶吉士出身,而王世贞没有参加馆选。只这么一个差别,便宛如天堑!

毕竟越到后面,非翰林出身的阁臣就越少。你连内阁入场券都拿不到了,顶多当到尚书也就到头了,上限比咱矮上一头!

这种情况下王世贞跑来压着自己,万浩心里哪里能高兴。

只不过如今内阁之中徐阶、李春芳与王世贞同是南直隶人,陈以勤是四川的,郭朴是河南的,而张居正又和王世贞是同年。

反正吧,没一个爱带他们江西人玩,甚至还因为严嵩的缘故隐隐对他们江西的有些排斥。

何况他目前也没考满,国子祭酒的职位哪怕空出来也轮不到他往上升。

既然王世贞占的不是自己的位置,万浩对这位空降来的祭酒便少了几分敌意。

方才万浩远远瞧见王世贞三人往这边走了,不由过来看看情况。

要知道王世贞看到那份排班表的时候表情不怎么好,万浩这人何等精明,一看就晓得他对勋贵来国子监当临时教头的事根本不知情。

这是桩好事啊,只需要消耗点柴火和食材,就能让那么多勋贵子弟屁颠屁颠过来指导骑射。

监生们能学到多少不要紧,要紧的是这能给国子监带来点改元新气象,不至于叫人觉得他们是来混资历的(虽然他们确实是)。

——而且还不怎么花钱。

不需要大笔经费就能办成的事,何乐而不为?

更重要的是顾闲都做饭给勋贵吃了,能不给他们分一口吗?在家里每天闻着王世贞家飘来的饭香却吃不到,万浩心里早就惦记上了。

能蹭一顿是一顿!

万浩在翰林院熬了那么多年,基本上只有支出没多少收入。来了国子监这边后能接受一些来自各方的馈赠了(主要来自学生家长),手头倒是宽裕了不少,生活上自然也追求起享受来了。

偏偏顾闲做的吃食却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

人家在家里做好吃的,你跟人家又不算太熟,总不能厚着脸皮登门去蹭饭吧?每到饭点闻着味道却吃不上,实在叫人难受!

如果是换成在会馔厅这边吃,那就好办多了。

所以万浩一听到顾闲聊起这么个想法,立刻就起了帮忙促成的心思,这不,连排班表都是他递给王世贞的。

只是没想到顾闲这小子那么虎,在外头仗着祭酒“大弟子”的名义到处溜达不说,连安排这么大的事都只跟他这个司业讲了,根本没和王世贞商量过!

顾闲一脸无辜地说道:“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厐???偛????g晛鱞鑞婐げ葶譎??”

纘??葶??衟???恏N?卟Ⅸ羕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说出“学生要是学坏了怎么办”?

学生在你这里学坏了肯定是你学校的问题啊!

我就建议加强体育课,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不还是你们负责吗?

王世贞:?

所以你来添乱,要我来负责承担后果?

事实上当官最保险的做法当然是维持原有制度,不让外来因素影响国子监的正常运转。

大多数到某个衙署熬资历的官员都会选择“萧规曹随”,不是因为觉得前任个个都是萧何那样的厉害人物,而是这么做要是出了错就可以推说“向来如此”。

我什么都没改,全照着前辈们的做法去做的,你总不能把以前累积的错处全推我身上吧?

这也是古来改革者容易挨骂的原因之一。

只要改革过程中出了半点问题,甭管它是不是本来就存在、只是改革过程中被捅破才为人知晓的,反正就是你改革的问题!

要不怎么明清士大夫一个两个都表示“宋亡于王安石,明亡于张居正”?直至后来国难当头,才有人把他们扒拉出来当旗帜人物振臂高呼:我们需要改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