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13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

第113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

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

「苏翰林留步。」

张宏叫住了苏泽,接着又掏出一枚东珠说道:

「太子殿下听闻苏翰林定亲,这是太子从贵妃娘娘宫中拿来的东珠。」

苏泽看着硕大的东珠,这难不成是皇帝送给李贵妃的礼物?

胖钧,你可太孝了。

但既然是学生给老师的礼物,苏泽简单推辞了一下,还是坦然收下。

见到这个场景,一同出门的黄骥脸色黯淡。

可等到苏泽走远了之后,张宏却又凑到了黄骥身边。

「黄翰林,这是殿下赐给您的礼物。」

黄骥看到张宏拿出来一个香包,这个香包也就是普通的皇家器物的样式,和赐给苏泽的东珠不能比。

但这毕竟是皇太子的贴身之物,还是让黄骥满脸激动。

张宏接着说道:

「太子觉得黄翰林今日讲的不错,希望您能再接再厉。」

讲得不错?

黄骥的心情更加激动!皇太子认可我了!

刚刚和苏泽辩经失败的郁闷一扫而空!他甚至潜意识中忘记了,皇太子赐给他的就是个普通香包,赐给苏泽的是价值连城的冬珠。

其实黄骥并不知道,之所以朱翊钧赐给他香包,就是因为见到今天他跳出来和苏泽打擂台。

虽然黄骥输了,但是好歹也调动了经筵的气氛,满足了朱翊钧看热闹的需求。

若是没有黄骥,那经筵岂不是和日讲一样无聊了?

所以这一次朱翊钧也赐给黄骥礼物。

黄骥还以为是皇太子欣赏他的才能,他举着香包对着东宫方向跪拜,恨不得这会儿就以死报效太子。

——

苏泽并不在意东宫这些小儿科的明争暗斗,他回到家中,顺手让徐渭将冬珠加入到了聘礼名录中。

内江赵氏是大族,苏泽加的聘礼越多,赵家要准备的嫁妆就越多。

甚至为了不被人说是卖女儿,赵家还要准备比聘礼更多的嫁妆。

加上一颗不能变卖的御用冬珠,收回更多的嫁妆,爽赚!

这时候,随着涂泽民抵达登莱,朝廷在登莱开放港口的公文正式发布,系统也弹出了结算报告。

【《请开登莱通商疏》得到执行,涂泽民受命在登莱开放港口,与万国通商。】

【通商给大明带来了大量的白银,登莱铸币局铸造的银币开始流通。】

【货币流通给税制改革提供了基础,随后大明开始征银改粮的税制改革。】

【几十年后,流入中国的白银渠道全部断绝,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大明财政最终还是崩溃。】

【大明国祚+10】

【大明国祚:95年】

增加了十年的国祚!

但是这次结算报告的最后,也说明如果只靠着进口白银,白银本位的货币政策还是太不稳定了。

历史上,在明末的时候,输入中国的三条白银贸易,倭国丶西班牙丶葡萄牙都被切断,明末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也是崇祯朝财政破产的重要外因。

只能说用白银作为货币,还是权宜之计。

究其原因,中国是一个贫银国,但是全世界的白银又太多了。

这种极度依赖外部输出的货币政策,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以黄金为锚定物,发行纸质的信用货币。

但是大明的纸币信用,已经被宝钞给搞没了,别说是百姓了,就是行政机构的官僚,也不肯接受纸币。

苏泽叹了一口气,还是要从长计议,先用白银解决货币不足的问题,等日后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再进行信用货币的改革,慢慢和白银脱钩。

这也是目前苏泽能够想到,解决大明货币财政的办法了。

——

十一月三日,荆州。

申时行身心俱疲的坐在书桌后,正在给苏泽写着信。

回想起昨日在公堂上,勘辽正使洪朝选,和副使施笃臣的当面冲突,申时行就满心的忧虑。

申时行一行人是昨天才到荆州的,到了荆州以后,按理说应该要提审辽王,然后迅速将案情送到京师,给皇帝仲裁。

申时行一开始也是这麽认为的。

可等到了荆州,洪朝选却没有提审辽王,而是召集整个勘辽使团开会。

这场会议上,洪朝选上来就定调子道:

「辽王乃是我大明宗亲,不可轻辱,应当先审讯其他人证,最后再审辽王。」

这句话说完,使团中的人精就听出来了,洪朝选是要对辽王轻拿轻放,不准备深入挖掘。

湖广地方上弹劾辽王的罪行,很多都是自诉,这种案子审讯起来很难固定证据,耗时长效果差,而且如果连人犯辽王都不让碰,案子根本没办法推进。

洪朝选这句话,其实就是摆明要偏袒辽王了。

洪朝选说完,副使施笃臣立刻就跳出来反对。

「辽王罪行,在荆州世人皆知,如果不提审辽王,如何勘明真相?」

「出发前,阁老曾经公议,『还荆楚以公道,不姑息养奸患』,洪侍郎抵达荆州不审辽王,是要偏袒辽王吗?」

施笃臣这句话,算是彻底和洪朝选撕破脸了。

果不其然,洪朝选直接说道:

「辽王是宗亲,还没被判有罪,内阁就以奸患称之。疏不间亲,内阁这麽做,到底是何居心?」

既然已经撕破脸,洪朝选乾脆说道:

「怕是内阁中有人,处心积虑要除辽藩以报私仇!」

洪朝选说完就拂袖而去,气的施笃臣满脸铁青。

申时行将昨日发生的争执写在信上,接着又写起了今日的事情。

代王除藩的消息也已经随着使团传到了荆州,荆州的辽王藩宗室内部,也发生了变化。

一部分曾经控诉辽王的辽藩高级宗室,此时也不再多言。

他们也害怕辽王和代王一样,被朝廷找个理由除了整个辽藩,那他们就丧失了辽藩高级宗室的地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