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保守和进步
面对黄骥三番五次的挑衅,苏泽也不惯着,只是带着淡淡的笑容说道:
「不就是『华夷』吗?太子殿下早就告诉苏某了。」
听到苏泽直接说出了本次经筵的题目,黄骥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该死的!竟然是太子亲自将题目通知他的!
再一想到前几次经筵,太子专门点名让苏泽发言。
这下子东宫猜测的皇太子和苏泽的特殊关系,就已然坐实。
真该死啊!
黄骥又瞥见了苏泽腰间的龙凤纹玉佩,那是皇太子御赐的贴身玉佩,再看到苏泽腰间御赐的玉带,更是嫉妒到眼睛都红了。
打击了黄骥的气焰,苏泽踏步走入了明伦堂。
黄骥看着苏泽飘然迈入明伦堂,气得一甩袖子,也跟着苏泽踏入明伦堂。
「且让你再嚣张一阵子!」
黄骥嘴里嘟嘟囔囔,和上次不同,这一次经筵的题目是给到全体讲官的,这一次东宫的讲官们为了压倒苏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群策群力,还能打不过你苏泽一人?黄骥暗下决心,此次一定要驳倒苏泽!
进入明伦堂后,少詹事殷士儋看了一眼苏泽,接着又看了一下坐在龙床上的皇太子朱翊钧,等到所有讲官到齐了后,殷士儋宣布经筵开始:
「此次经筵的题目是『华夷』,诸位讲官依次发言。」
殷士儋也改变了策略,与其让朱翊钧自己点人发言,还不如让所有人都轮流发言,这样就可以稀释苏泽的发言时间。
黄骥等大部分讲官也是一喜,这一次他们的讲稿都是通用的,就算是依次发言,也能保持思想的连贯性,这下子苏泽一个人肯定打不过所有人!
龙床上的朱翊钧只觉得轮流发言也很有趣,于是点头同意了殷士儋的办法。
紧接着,被点到名的讲官,张口开始了「夷狄论」。
其实「华夷」这个题目,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几乎都有了标准答案了。
标准到每个读书人几乎都只会给出同一个答案,标准到这个题目连县试都不会用这个当做考题的地步。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士大夫的「华夷之辩」,其实就一个主题,「夷狄者,禽兽也」。
坚持华夷大防,严防夷狄入侵,这就是明代中期华夷之辩的标准答案。
至于在这个前提下,延伸出的两个流派,出发点也都是一致的。
一种就是完全的防守主义,对于「胡风」昌盛的地区,大明可以主动放弃,甚至连羁縻都不要,明代中期卫所收缩,主动放弃西域,就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
另外一种稍显主动点,就是驱赶夷狄离开土地,对于那些投靠中原的夷狄也是利用为主,使用汉代的政策利用他们去攻打其他夷狄部落,将这些异族当做分割野蛮和文明的屏障。
讲官们依次发言,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论断来谈的。
至于理论基础,华夷之辩这个命题实在是太古老了,无论是汉儒还是宋儒,都对这个命题有着相当完备的理论。
特别是南宋理学,在南宋时代背景下,物理上打不过北方的夷狄,口上头对夷狄的批判却是最多的。
能够选入东宫担任讲官,也都是翰林出身,这帮讲官轮番上阵,讲得朱翊钧昏昏欲睡。
等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讲完,终于到了苏泽的时候,龙床边上的张宏轻轻推了朱翊钧一把,小胖钧立刻精神起来,眼巴巴的看着苏泽。
而其他讲官的目光,也落在了苏泽身上。
苏泽清了清嗓子说道:「韩昌黎曰:『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在场众人愣了一下,苏泽开头就引用了唐代韩愈的观点,而不是从孔孟开始,这让龙床上的朱翊钧精神一振。
「臣以为,入华夏则华夏也,出华夏则夷狄也。」
「华夏夷狄之分,非为血脉,而是其是否封中华为正朔。」
苏泽这番爆论,直接引爆了明伦堂。
众讲官纷纷斥责:
「荒谬!」
「夷狄沐猴而冠,也能称华夏?」
众人纷纷向苏泽开火,场面又混乱起来。
龙床上的朱翊钧双眼放光,果然苏师傅出手,就是不同凡响!
一句话就让昏昏欲睡的经筵热闹起来!
打起来!
朱翊钧暗暗叫好,只可惜少詹事殷士儋站出来,维持了现场秩序。
殷士儋说道:
「诸位讲官既然有了分歧,那就在太子面前辩个清楚,依次发言。」
殷士儋自然不是为了帮助苏泽。
在他看来,华夷之辩这个题目已经很清楚了,他提前给了讲官们题目,讲官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既然苏泽又出爆论,这一次正好可以让众人围攻苏泽,彻底将他驳倒,这样皇太子就能看清他的真面目,不再被他的妖言蛊惑了。
这就是殷士儋的目的。
果不其然,殷士儋说完,在场讲官迅速分成两派。
苏泽一派,其他讲官一派。
其他讲官纷纷开始驳斥苏泽的观点,你一言我不语好不热闹。
朱翊钧眼睛越看越亮,其实六岁的他根本听不懂讲官口中的高深理论,他只是看到这些平日里斯文的讲官们,歇斯底里的抨击苏泽,这实在是太热闹了!
反观苏泽这边,面对讲官们的攻击,都是微笑并且沉默着。
等到众讲官都说了一轮,苏泽这才清了清嗓子说道:
「诸位都说完了?轮到苏某了。」
「苏某就一句话,太祖以明革元,但是也承认元代帝祚,我大明典仪也会一并祭祀元帝,何也?」
苏泽这句话说完,所有人都愣住了。
苏泽这句话,可以说是打中了众人的七寸。
朱元璋是承认元代的!
朱元璋承认元代诸帝作为中原皇帝的正统性,也将元代皇帝作为前朝皇帝一并祭祀。
苏泽继续加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