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 > 分卷阅读122

分卷阅读122

么大一片树龄达数百年的古茶树没人上报!

“咳~沈教授,应该不是当地乡镇府故意瞒报,这片古茶树听说因为产量少,村里人早就不要了,要不是因为这山太高,估计早就被人砍掉当柴火烧了。”唐爸毕竟曾经做过村干部,知道基层干部不容易,怕沈兴海这种级别的教授回到省城,找上级领导一说,连累红泥沟镇的干部们遭殃,忙帮他们解释道。

沈兴海噎了一下,想到眼前这些古茶树差点被当成柴火砍回去烧了,立刻便忘了瞒报的事儿,反倒庆幸,幸亏这些茶树长得高,村里人懒得爬这么高来砍柴火……

担心古茶树的安危,沈兴海抱着茶树就不肯走了,弟子们没办法,只能一面打电话通知附近的分管部门赶紧派人来甄别保护,一面又打电话叫省城留守的其他同门,全体结束休假,赶紧带着家伙进山干活吧!

哦,顺便再去老师家,请师母帮忙收拾行李一并带过来:这批古茶树没有挂上保护牌之前,老师肯定不会离开的……

沈兴海不走,郑嘉树就更不能走了:树是死的,人是活的,万一有人趁他回去,从金老先生这里撬走了这门制茶工艺,那他得哭死!

两位大佬都不肯走,孙二叔也不由得紧张起来:难道这灰扑扑的茶饼子,还真有什么了不得的来历不成?难道是古时候献给哪个朝代帝王的贡品?

乖乖~要真是这样,那他也不能走!

第77章 第 77 章

不过, 事实证明孙二叔真的是被茶叶圈子里的传奇营销故事毒害得不轻——老金家这茶饼还真不是什么皇家贡品,不过,在他们这帮文人看来, 这茶饼的来历,倒是比皇家贡品有底蕴得多。

这茶饼的制法,据郑嘉树教授所言,是记载在华夏历史上某位书法大家的遗存书信里的,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身兼文学家、书法家、艺术家等诸家于一体,在历史书上都占据了一小段“必背考点”,可见其地位之超然!

郑嘉树这些年一门心思考据古茶百家制法,借阅观摩过不少历史名人的手札书信之类的,其中就有这位书法家写给一位隐居故人的感谢信:据说这位书法家在朝中做官的时候因为年轻气盛,得罪了当朝权贵, 不幸全家被发配到“烟瘴之地”,幼子还没到地方就夭折了, 长子也染上了疫症。

就在此时,他的好基友, 咳, 隐居于某地的笔友, 给他寄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茶饼, “采山间老茶, 佐以小女自林中采集之幽兰”鞣制发酵而成,熏蒸茶饼的时候, 还特意用了松柏枝叶、柑皮等, 取其一缕清香, 又耐长途跋涉, 不易变质。

后世有学者考古了这封信,都说这位笔友是个厚道人,因其先前为爱女和书法家的长子订过娃娃亲,现在基友被发配烟瘴之地,笔友非但没有跟他划清界限,还在信中暗示,他们家愿意遵守婚约,让女儿嫁给基友的儿子——那句“小女自林中采集之幽兰”,就是最好的证据!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寓意坚贞不渝,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愿意亲手采集兰花替未来的公婆制作茶饼,而且还是被贬谪的罪臣,这在文人看来,便是时人最提倡的“忠贞”了。

“原来就是个定情信物……”孙二叔嘀咕了一声,默默在肚子里思索着,要不要干脆做成情侣礼盒呢?不不,好像有点土,现在年轻人都流行送花送包包什么的,没听说送个茶饼的呀,要不干脆把包装设计得喜庆点,走高端婚庆用品路线?

贫贱不移嘛,听起来还挺适合结婚的时候拿来压箱底的……孙二叔忍不住胡思乱想起来,满脑子都是怎么把这段传说和茶叶推广结合起来。

唐新岚却一下子看到了这茶饼未来的销售渠道:肯定不能走直播带货了,这种被文人,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盖章过的茶叶,还有这么个故事背景,说不得,要做就只能做成针对高端人群的茶礼了……普通人也听不懂那封信里蕴含的深意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