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生育,繁荣人口,从此登州的户籍,分为母立户、女立户、男立户。”
“母户母主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每养育一个子女成人,丁女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丁男比之同例。”
“若丁女外嫁,依附她户,永业田跟随丁女转移,口分田收官,若成为母主,则比之母立户。”
“丁女分家,独立户,比同丁女之例授田,若养育子女成年,则比同母立户。”
“丁男独立户,因后继无人,不授永业田,仅授口分田40亩,户绝则收官。”
“若丁男独户与丁女成婚,户主寄于丁女或丁女母主名下,一应细节,比之母立户。”
“幼女可成为繁育人口的母亲,非常珍贵,自诞生起,即授口分田40亩,及成年时,并入丁亩,夭折则收官。”
季嗣音皱眉:“说是为了繁荣人口,却奖励未婚女,削减婚嫁女待遇,那以后岂不是没有人家愿意嫁女儿了?”
至于为什么说削减了婚嫁女待
遇,大毓王朝的田制,是按人丁数授田,因为地广人稀,且有许多未开辟的荒地,所以分为永业田和口分田。
永业田是可继承转卖的田亩,多是已耕好的良田,是农民自己的资产。
口分田是不允许转卖,且大多荒僻的田亩,授予极多,供农民垦荒收成。
在劳动力活着的时候,口分田和正常田地资产没什么两样,但等劳动力死后,会重新收官,相当于有偿帮官府垦田,人死易主。
现在按照叶奚青的叙说,丁女什么时候都有永业田,嫁人反而会失去口分田。
丁男只有结母户的时候,拥有永业田和全数口分田,独立户会失去永业田,且口分田减半。
那岂不是说生女儿留在家里,比嫁去别家有性价比,以后谁生了女儿,还乐意白送给别人家!
叶奚青看向季嗣音:“这不正是此策之精髓。”
“民间养鸡下蛋都知道少养公鸡,多养母鸡,缘何养人就不知道了。”
“因之前陋制,女子无产,长大移去别家,母父见弃,无数可能成为母亲的女童,刚刚出世,就被溺死在河里。”
“我大毓王朝想发展,就得提高人口,此制却不想让我们的母亲出世,岂不是要掘我大毓根脉!”
“人口不丰,就是此制所害,公主上任后,必除此陋制,正本清源!”
季嗣音:……
你想整男人就说整男人的,还整出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好像真的很忧国爱民一样……
但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个制度,越听越觉得可行呢?
作为女皇的女儿,她母皇并不想把她养成白痴,所以她的课程都是比同皇子的。
老师也会教她治国之术,也会教她御民之法,但从没人提到过,繁荣人丁的方法,是给女子和幼子分田,让民间不杀女,不杀幼,而不是鼓励女子婚嫁。
季嗣音揉着自己的额头,一个人的思维很难摆脱包裹她的文化环境,但只要有一点启迪,就会打开一条崭新的思路。
她的思绪陷得很深,有模糊的东西,在逐渐清晰。
不知过了多久,才缓缓抬头——
“好策,你来施行,我来杀!”
说着她厌男偏激的人,却把杀字如此轻易出口。
叶奚青一笑,却没有应承。
她抬头看向季嗣音,目光里全是真诚。
“说什么呢公主,主君当然要洁白无瑕。”
“您怎么可以杀人呢?”
“当然是您来施行,我来杀。”
【作者有话说】
青青:看见标题是什么了吗,你就杀,杀的明白吗你。[化了]
公主的三观:你居然讨厌男人?好偏激啊!什么?你说我杀人?我杀人咋啦。
这个世界参考的武周背景,这个时期还是均田制,丁指的21-59岁的壮劳力,丁男到了年岁官府授田,女人没有,女人十三四岁就嫁人去了,按人头收税。
当然制度是制度的,实操肯定有现实的问题,比如官府不一定实际有那么多田,实际没有那么多田,却得按那么多田交税,土地兼并导致可交易的永业田被豪强巧取豪夺吞掉,不可交易的口分田也不一定真不可交易,很多发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所以到了后期,均田制就崩溃了,全被兼并完了,根本收不上税来,没田的百姓成了逃户和大家私佣,唐后期就开始采用两税法,不按人头收税了,按实际田产收税。
但咱们现在先别考虑后期的事了,先给女人授个田。
登州以后就是大毓王朝的特别行政区,不服的就杀,没说服的就不杀[笑哭]。
第70章70·《罪女金枝》\x\h\w\x\6\.c\o\m(x/h/w/x/6/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