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状的是哪种人呢?好难猜啊。
任恒撇撇嘴,不屑一笑:“一群小家子气的家伙,这才两年不到就跑来告状,等新帝登基之后,还能去地府告状不成?”
任端:“……”爹,积点口德吧。
萧宜春自觉置身事外,因此心情平静,还有空低头喝了口茶。
为太子之事,他都和中宗闹翻了,还用得着上朝吵架吗?
明显不可能。
萧见和更淡定。
他才不会和谁吵架,对自己就是这么有信心。
【中宗回京第二天就开始接见这群人。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臣们悲伤地发现,太子比皇帝更执拗。以前觉得皇帝真是不懂什么叫从善如流,现在觉得皇帝你真是能听劝告的人呐!!
中宗听完这群人的诉苦,总结来说就是政见不同。成帝是一个言辞犀利的人,而且她的优点是饱读诗书,和文官讲文化,和武将讲军事,主打的就是用你的长处碾压你,哎,你说要我听你的?倒也不是不行,你好歹说赢我才行啊!
大臣被吐槽得哑口无言,说不过她,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御史这次支棱起来了。
一群废柴啊!
论口水战,他们什么时候输过??
简直丢尽了他们文官的脸面,不行放着我来!!
【中宗听完,觉得自己也应该学习。他们万万没想到,这父女两完全是一挂的,只是中宗其实更和善些——我知道大家听到这个词都觉得很耸人听闻,听起来像诈骗。】
百姓们当然是无所谓的,但是群臣颇有异议。
天幕真的没胡说吗?
如果是真的,中宗都算是和善的人,那成帝……她得多不和善呐!
【其实听完中宗整个发家史,大家应该就懂了。他收纳很多降将降臣,一方面是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他本人虽然是贵族出身,但其实有江湖气,也就是讲义气、讲道义。
像他这种人,即使登基之后很擅长和臣子对着干,整体都是松弛的。一些决策被萧见和柔里带刚地顶回来,他也不生气。】
众人若有所思。
恍惚之间,他们甚至回想起了从前的几朝臣子。
据说高祖逐鹿天下,与众臣称兄道弟,君臣坐而论道。
高祖实实在在是寻常出身,天下英雄为他折腰,同样身上带了几分匪气和义气。
朝堂上演全武行都是常事,这样一想,其实……这应该叫复古?
或者是,太孙果然肖似祖宗?
【因为钟琮的决策并没有问题,所以最后中宗选择稍作提点,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而提点,除了教育她如何治国,还顺便说了一些被臣子听到会气死的内容,比如如何敷衍朝臣,如何在朝臣政见不一的时候站队,还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文武百官:“……”
弘安帝也默默看了周涉一眼。
你小子是真的混不吝!
【整个景化朝,就在这么磕磕绊绊中度过了,至于皇帝和百官不够默契……这是千古难题了,还能离咋地?就这么支棱着磨合吧。
毕竟争到最后,总有一方会赢的。】
天幕说得轻松,上下嘴皮一碰就完了。
很明显,对着军权在手,作风强势的皇帝而言,最后的赢家肯定不是他们。
君不见萧相那么能说的人,都被中宗皇帝那三板斧给整下去了?
军权和相权,天然就是不对等的。
然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