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宜春看着孙子,想了想,没有说什么。
倒是萧见和有些踌躇不定,抬头支支吾吾道:“爷爷……”
萧宜春摸了一把他的头:“无碍。”
是他狭隘了。为陛下分忧,为天下择才。考生是男是女有什么重要?
何况萧见和说得不错,史书会记录下这一刻,新的格局即将在眼前展开,作为当事人的萧见和,的确会被永远记录在册。
【最后新科举的草案通过,由萧见和、谢朝显二人担任主考官,凡宁朝疆域之下,无论男女均可参加本次科考。
又因为参加恩科乡试也必须先成为秀才,所以统一加开一场童试。除此之外,女官直接转向外廷,不用赴考。
其实女性大规模入学,基本就是在北疆的义学之中。后来中宗打下来的其他区域,靠北一带的义学体系还算成熟,越靠南越不完整。
而已经有职位的女官,都是皇后内廷的人,但中宗决定直接把内廷转向外廷,分得乱七八糟,他不喜欢。】
弘安帝微微皱眉。他对权力把控的力度绝非旁人能够想象,此时听到内廷外廷之分,就有些不太喜欢。
内廷多是皇后的班底,让她们进入外廷,与男子同朝为官……
这是部分权力的流失。
他不知道周涉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意识到了,但不在意。
卓玉迟也不开心。
早知道还去什么青崖书院,直接在皇后那里谋个官职不就得了?
但她知道父母是不会同意的,去读书还算是风雅之事,跟着皇后四处奔波算什么?
何况当初谁能预知到,内廷女官还能有这个机会呢。
【这个决定通过后,却被皇后拒绝了。当然,并不是皇后闲得没事干要拒绝,而是她手下几名得力女官向她谏言,希望参加本场考试。】
天幕的画卷徐徐展开。
几名女官站在皇后面前,最前方那人率先道:“殿下,臣等无需陛下赐官,自请参加本届科考。”
她生了一张和气的圆脸,本来是极具亲和力的模样。然而那双眼睛却英气十足,并未半分时人欣赏的温柔婉转,反倒显得顾盼神飞。
皇后微微抬眼,眸光温和中带着些赏识:“你们应该知道,这是少走了多少弯路。”
杜华韵摇摇头,与几位同僚对视一眼:“这是对我们的优待,又何尝不是……”
她想说蔑视,又觉得不妥,因此微微沉默,只道:“殿下知道,天下女子读书不过几年,北疆义学建设也不过是十年。想要取得亮眼的成绩,实在太难太难。若我们都不考,谁来证明给他们看?”
皇后同样沉默。
其实她觉得,直接赐官,本来就是她们应得的。譬如方竞若、任端等人,同行数年,自然也知道她们在其中付出的努力。
如果换了别人,哪里来的这么多非议?
但她更知道,这是不得不迎头打的一仗,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杜华韵追随她这么多年,她太清楚她们的性子,哪里能拒绝?
“那就祝你们一切顺利。”皇后很快做了决定,她的脸上也没有自艾自怜,笑道,“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景化元年,这是男女同台竞技的开始,但也只是一个开始。虽然女官纷纷赴考,但整体参考的女性人数仍然不多,较多的局限,让大部分真正的才女未能赴考,最后的成绩也算不上理想。
真正大规模参考的是景化四年,也是那一年的成绩才有了些起色。】
谭黎川的脸一阵阵发青,但他又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他膝下有三儿一女,从小悉心教导。儿女都饱读诗书,眼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