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远山破阵曲 > 第二百零四章 什麽叫大势所趋?

第二百零四章 什麽叫大势所趋?

第204章 什麽叫大势所趋?

大汉的天下已经开始乱了。

来到井口关的商队越来越少,就能窥见一斑。

云策喜欢的婴儿豆,花生大小的精米,糯小米,那种自带花香的兽肉,以及能静置出糖霜的蜂蜜,都没有了。

不仅仅是没有了,就连替代品都没有,货物的种类也在迅速的变少中。

井口关的生意真的很好做的,只要商队带来的货物没有卖完,井口关都会以市价的三成把商队剩下的货物都给买下来。

这几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障了,要知道剩下的货物有一个名字叫作尾货,以三成的市价售出,绝对是一个有利于商队的举措。

更重要的是,井口关收取的货物,最终都以黄金付帐,他们几乎不怎麽用商队讨厌的绿钱来支付货款。

而且,从无赖帐,或者强买强卖的行为。

为了进一步的方便商队,井口关甚至不向商队徵收进城税。

各种举措下去了,执行了,可惜,在一个专门贩卖衣树布的商队来过之后,井口关已经有二十天没有商队来过了。

准确的说,大汉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国家。

因为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农业,百姓依靠采集,狩猎收集物资,然后再由大量的行脚商人把物资从百姓手中收回来,运转到小城,转卖给小的商队,小的商队再次汇集到足够多的物资之后,就把物资转运到大城市。

如果大城市无法消费这麽多的物资,就会有专门的商行把剩馀物资囤积起来,最后交给大商队,最终由他们将这些货物运送到需要这些货物的大城市,进行二次售卖。

如果继续卖不掉,再转运给本地小商队,去下一级城市继续售卖,直到售卖乾净为止。

可以这样说,大商队起的作用就是调剂有无,像血管一样将血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位置,如果,血管停止输血,那就是死路一条。

如今,井口关已经二十天没有商队过来了,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作为主动脉的大商队出问题了,没有多馀的物资下沉到井口关这种五级城市。

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长城以北的地方不产盐草,也不生长衣树这种重要的纺织资源,别的物资进不来也就罢了,没有盐草跟衣树布,对云策来说就是大问题了。

云策还没见过这里的大海,也不知道这里的大海里盐能不能吃,因为没听说过有海盐这种货物。

衣树也一样,长城以北的地域寒冷,衣树也有生长,不过,这里的衣树是取不了树皮纤维的,主要是树皮又厚又硬不说,就连磨成粉取衣树淀粉都不成,因为这里的衣树淀粉苦涩不说,还有一定的毒性。

用来造纸倒是一个很好的原材料。

以前,刘澈当井口关守将的时候,商队十几二十天不来这里是常事,主要是因为刘澈的井口关的军户都是穷鬼,没钱买他们的货物不说,有时候还偷。

现在,井口关是远近闻名的做生意的好地方,结果,商队还是有二十天不来,就不是井口关的问题,而是商队的问题。

尽管有很多的猜测,在派出去打听消息的冯安没有回来之前,众人只能等待。

还好,云策早在被玉桑追杀之前,就已经下令多收购物资了,直到今日,井口关里的物资还算充裕,至于云氏山庄那边,除过绿盐,粮食,衣服的消耗不能短缺,其馀的物资消耗量很少。

粱昆统计后,告诉了云策一个一百二十天的数字,也就是说按照目前消耗物资的速度,一百二十天之后,不论是井口关,还是云氏山庄的物资都将耗尽。

一百二十天,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数字,按照地球上普遍粮食安全线来计算,两成的库存消费比,大约能支撑本国居民七十三天的粮食消耗,井口关,云氏山庄在不限制消费的话,能支撑一百二十天,已经很不错了。

云策是这样准备的,主要是储粮这个工作在地球上的时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云策来到这边之后,在成为一个集体首领后,这一项工作,依旧是他手头的头等大事。

冯安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很不好。

原来商队不仅仅没有来井口关,附近的玉瑾关,虎头关,大梁关,东泉关也同样很久没有商队过来了。

玉瑾关,虎头关属于曹氏一族的地盘,他们还可以从不远处的丘壑州自己调派商队过来,至于别的关口,除过井口关,背后就没有那麽财雄势大的金主可以随时召唤自家商队前来救急。

大汉人没有长期储量的习惯,尤其是城市里的人,都是现买现吃,以前太平的时间太久了,让他们误以为,粮食,物资这个东西漫山遍野都是,只要想,随时随地就能拿到。

粱昆在大致衡量了附近几座城关,以及城市的储粮状况后,果断地认为,如果,商队再不进来,不出一月,长城防线上的这些城关,将会相继出现饥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