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第128章 125司马归魏

第128章 125司马归魏

第128章 125司马归魏

东汉末年,曹操废弃函谷关,转而在麟趾塬上增设潼关,本意是用以防备关西之敌,前赵时,潼关所在的华阴县被划入雍州,自此,成了关西门户,阻挡关东各方势力。

隋朝时,由于雨水冲刷,出现一条深沟,可以绕过汉潼关,因此南移数里,设在了深沟与禁沟之间,仍在麟趾塬上。

直至唐代,黄河河道向北斜侵,南侧的河床裸露,浅滩可供车马通行,无需再翻山越岭,攀爬麟趾塬,因此,武则天下令将潼关移至麟趾塬下。

这不是刘义真第一次来潼关,他的记忆里,另一个刘义真在北伐后秦时,曾一度留守洛阳柏谷坞,后来入长安,便是借道潼关。

刘义真至今仍对潼关的险要印象深刻,潼关之险,险在麟趾塬的五里暗门。

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这条窄路如深巷般暗无天日,仅可容纳单车通行,极易伏兵,想要爬上麟趾塬,进攻塬上的潼关城,绝非易事。

事实上,武则天以后,潼关因为被搬下了麟趾塬,攻克难度骤降,不复天下雄关的美誉。

刘义真站在塬上,北眺黄河,看着滚滚河水东逝,暗自感慨沧海桑田,人力又如何能胜过自然。

他知道,风调雨顺的日子将要一去不复返了。

东汉末年,气候骤降,所以匈奴丶鲜卑人大举南迁,但在东晋时,气温又曾一度回暖,因此柔然人能够在草原兴起,但眼下,即将步入南北朝初年的寒冷期。

这段短暂的寒冷期仅有半个多世纪,刘义真对此其实并不担心。

毕竟之前的光武中兴,以及之后的元嘉之治,其实都是在寒冷期下开创的盛世局面。

真正让他感到担忧的是根据后世研究表明,南北朝初年,由于太阳系引力在这一时期急剧变化,将会出现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无论南北,天灾频发。

真正关系到封建王朝兴衰的并非气温高低,而是天灾人祸。

所以刘义真急于平定中原,否则真等进入了灾年,自己忙于赈济灾民,根本无暇出兵,只怕也无力出兵。

最先得知刘义真东出的是朱龄石丶司马顺明以及于栗磾等人。

司马顺明听说刘义真进驻潼关,为之惊恐不已,他遣使邀请司马道恭丶司马楚之来洛阳陵云台商议,却请不来二人。

司马楚之派来的是一名叫作沐谦的亲信。

司马顺明好奇地打量着沐谦,问道:「你就是被刘寄奴派来的刺客?」

「正是沐某。」

原来,司马楚之占据柏谷坞后,招聚流民,麾下已有万人,刘裕不愿看他坐大,于是派出沐谦假意投奔司马楚之,实则伺机行刺。

沐谦在赢得司马楚之重视后,谎称生病,诱骗司马楚之探望他,然而,司马楚之却是亲自端着汤药前来,这让沐谦大受感动,于是取出藏在枕下的匕首,据实相告,从此,这位刺客也就成了司马楚之的心腹。

司马顺明微微颔首,没有继续追问这件事,转而脸色一沉,不悦道:「我与德秀(司马楚之)是同族骨肉,今日诚心相邀,他又为何不至,只是差你前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