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汉]穿成霍去病弟弟,全弹幕都在跪求别让我哥喝脏水 > 分卷阅读343

分卷阅读343

“皆可登台!当面相询!彦,虽不敏,必竭诚以对,倾囊相授!”

来吧,让我见见天下英才!

话音落下,万籁俱寂。

唯余风过林梢的沙沙声,以及玉台边缘青铜香炉中升起的袅袅青烟,笔直地飘向湛蓝的秋日晴空。

讲学,正式开始!

霍彦端坐蒲席,气定神闲。他展开《尚书》,指尖停留在开篇《尧典》之上。 网?址?f?a?B?u?页?i????ü???é?n??????????5?﹒??????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①” 他随即解释道:“此乃述帝尧之盛德。钦明文思安安,言其敬慎明达,谋虑深远,性情安和。允恭克让,言其诚信恭谨,能谦逊礼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言其德泽如日月光辉,照耀四方,通达天地,感格神明。”

台下众人,尤其是那些听闻霍彦只重“杂学”的老博士们派来打探的弟子,原本心中存疑。此刻一听霍彦开篇便直指《尚书》核心,解释精准,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丝毫不逊于任何经学大家,顿时肃然起敬,心中那点轻视烟消云散,渐渐沉浸在他所描绘的圣王气象之中。

霍彦广袖微抬,麈尾轻扬,“帝尧之圣,首在克明俊德。②何谓明俊德?并非独善其身,更在知人善任,推位让贤!” 他目光扫过台下,带着一些期许:“又言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②此乃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以德化育,终至万邦协和!亦是告诫后世为官者,心存至公,举贤任能,恩泽黎庶!”

此时,一位坐在前排、身着青衿的年轻学子起身,对着玉台方向恭敬地行了一个揖礼,声音清朗地问道:“敢问君侯,《尧典》言亲九族,此乃人伦大义。然古语亦云大义灭亲。若九族之中,有蠹虫败类,贪赃枉法,危及社稷根基,当如何权衡亲亲之私与大义之公?请君侯解惑。”

此问直指伦理与法度的核心矛盾,颇有深度,台下顿时一片寂静,无数目光聚焦于霍彦。

霍彦刚解决这一难题,闻言神色未变,眸中反而闪过一丝赞许。

“问得好!《尧典》所言亲九族,其旨在睦,在协和!然此睦与和,绝非无原则之苟且姑息!”

他引经据典,掷地有声,“舜帝继位,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③此四凶者,或为前朝重臣,或为皇亲国戚!舜帝又何尝因其亲故旧谊而稍加宽宥?”

他环视全场,温声道,“圣王亲亲,更重大义!整肃门庭,清除败类,保家族清誉,护社稷安宁,此乃更深之亲,更大之德!岂是乡愿苟且、因私废公者可妄论!”

这个答案他想说很久了。

一席话,引圣王诛四凶之铁证,将大义置于亲亲之上,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那提问的学子心悦诚服,再次深深一揖:“学生受教!谢君侯解惑!”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赞叹与钦服之声。经此一问一答,场中气氛更为热烈。

这五日讲学,端的是酣畅淋漓,高潮迭起。

霍彦才思敏捷,学识渊博,远非拘泥一经一典。

他从《禹贡》的山川地理讲到《洪范》的治国九畴,从《吕刑》的律法精神旁征博引至当朝盐铁均输的经济之策。言辞犀利简练,才藻新奇而不浮华,遣词老辣精准。

他论“德主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