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则是全身然化,化为先天一。
不得不说,如果人没有浊气,没有七情六欲,那逆生三重肯定是能通天的—但如果人没有七情六欲,只有清气,只有先天一无,那本身就能与天地相合,也没必要飞升了。
所以逆生三重,所谓的「化」,其实是「气化」,并非真正的逆练回先天一,而是逆练回清浊之气混杂的浩然之气!
左若彤一直维持着逆生二重,被描述成脑袋上一直顶着个球,很耗心神。
但儒家时时刻刻保持克己修身,谨言慎行,还要三省吾身,又何尝不是战战兢兢的顶着一个更大的球?
只不过儒家这个球,是方方面面的「礼」,也是心中的「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去维持,那自然也很耗心神,但由心而发,只会不断的壮大心神。
等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时,这个球便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成了本能,良知良能,随心而动,从心所欲也都不会掉下来。
所以傅源才说,三一门披着玄门的外皮,骨子里其实就是儒家!
也因此,傅源修炼起逆生三重,简直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浩然之气本就充盈全身,一举一动都有礼有节,充满了仪态之美,只不过在这其中添加了一些特殊的行气变化。
一个人的肉体力量,取决于筋骨肌肉,但当用浩然气充盈皮肉后,发挥的力量,就完全取决于操控浩然气的意志了!
当然,前提还要考虑筋骨能不能支撑。
普通的三一门人一重时,举手投足皆有龙虎之力,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只能发挥出这麽大的力量,亦或者筋骨也只能支撑这麽大。
但傅源的浩然意有多强?
冯耀回到山洞,看到傅源的一瞬,直接头皮发麻,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脱口道:「我看着你,就好像看到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样·——-不,比那还强!」
傅源稍微挥了挥手,便听「啪」的一声,空气炸响,但手臂也一阵酸麻,不由得感叹道:「可惜身体支撑不住,否则以我的浩然之意,举手投足之间便可令山崩地裂,海水倒流!」
以傅源的意志,确实能发挥出这样的力量,但他的身体,怕是也要被崩得粉碎了。
说白了,傅源的意志已经远远超标,但一重能发挥多大力量,还是要取决于筋骨的强度,等到二重应该就不一样了。
儒家正统的浩然气,充盈全身后会向外散发,如同散发着光辉,「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再进一步「大而化之之谓圣」,便能化万物了。
但逆生二重却需要将浩然气向内,去气化筋骨内脏。
方向完全相反,就决定了傅源不可能在开启「逆生」的同时,将浩然气外放,充塞天地,行天地之法。
同一时间,二者只能取其一·要麽是皮糙肉厚的战土,要麽法术强悍的法师?
傅源不由得开始思索,能不能鱼与熊掌兼得?既向外,也想内?
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但若是在加上灵法呢?扭曲自身的心灵认知,以信念之力,同时兼顾内外?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想法暂时搁置。
当前还是继续修炼逆生二重,不知道当筋骨跟内脏都能气化后,以傅源的意志,能发挥出多大的力量?
冯耀好奇的打量着傅源,道:「你这是练成一重了?外表没什麽变化嘛,就看起来比以前更端正,更有仪态,也更加威严了。」
傅源回道:「因为我的浩然气,本身就是浩然正气,以「礼」为表,以「正」为本。」
外表看起来没有变化,只是一举一动间,越发的显现儒雅气质,正气凌然,威严不自觉的散发,让人心生敬畏。
这个状态下的傅源,心里有鬼且意志不坚定的人,根本连正眼看他的勇气都没有。
等到傅源解除了一重,威严跟正气才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