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一人之下的儒修 > 第二十七章 水德

第二十七章 水德

语落,水面上的「礼」字,突然上浮,晃晃悠悠的彻底脱离了水面,悬浮在半空中。

紧跟着如滴漏般,一滴一滴的落回水中,发出「滴滴答答」的清脆声响,在静谧的山谷中回响着,宛若自然之水的精灵,在欢快的嬉戏着。

又好像是水本身在雀跃,欢喜它有了自己的形状,有了自己的心。

为水立心,古往今来,从不或缺!

水就是水,只是由人赋予了它含义跟精神。

道家说「上善若水」,儒家说「智者乐水」,佛家说「善心如水」,都用最简洁的语言,赋予了水的精神,同时又表达了自身的理念。

于是,水边有了自己的心。

当「礼」字彻底融入水中,最后一道涟漪散尽,傅源才起身,舒展了一下身体。

思索了一番,傅源自语道:「一语成谶?唇枪舌剑?还是叫「出口成宪」吧!」

天色也黑了,今晚就在这休息一晚。

……

道家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

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丶或为雪丶或为雹丶或为霰……藉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

佛家的水,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

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

「善心」的智慧,亦当「如水」。

流水不腐,饮水思源,顺水推舟……「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

水止则能照蓝天丶草木丶万物。

「水静柔而动刚」,水绝不怨天尤人,只怀一颗善心平常心。

人生处世当如水,善待一切,灵活丶善变,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

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丶能涌丶能流丶能奔丶能升能降,适境而生,适境而居,让心永远呈现如「宁静的森林池水」。

……

最中心的石屋内,傅源在石屋内屋,将一块平台清扫出来,铺上被褥。

又在附近点燃一堆篝火,用一根木炭,在入口处的石墙上,写下了一个「礼」字。

都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书法之道,能将内心的意志想法灌注笔尖,落于纸上。

这个道理傅源很早就懂得了,所以才能凭一副书法,驱散不正之气。

书法的重点不在于「气」,而在「正」的浩然之意!

将内心的意志展现在书法上。

道家跟儒家的区别就在这,道家顺其自然,重点放在「炁」上,以自然变化为参照,引申出「炁」的各种变化。

而儒家的重点在「意」,「炁」只是「意」的载体,一个工具。

所以道家提倡自然,讲究返璞归真,而儒家则相反提倡以人为本,讲究人的意志超越一切!

有了这个「礼」字,至少白天那些蚊子是不敢进入的。

做好这一切准备,傅源躺在铺盖上,闭上眼睛,定心,静心安神……

很快便睡了过去。

……

当傅源进入深层次睡眠时,他突然「醒」了!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感觉,他能感觉到自己确实是睡着了,但他的意识却清醒着。

非要形容的话,傅源的意识,取代了这个石屋内的天地意识……这种感觉很难描述。

就好像他梦到了什麽,却又很难去回忆。

在傅源的意识里,原本荒芜的石屋内,突然变得焕然一新,杂草尽去,各种家具器材填满了石屋。

而且石屋内人来人往,变得嘈杂起来,就好像电影的快镜头一样,影像如流光幻影般在意识中掠过……

有一个老者,常驻石屋内,其他来来往往的人,对这个老者异常的尊敬,一切行动都遵循老者的命令。

直到某一天,一群婴儿被抱进来,抱到老者的面前……

傅源突然明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他意识中的这一切,都是这间石屋曾经发生过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