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约稿高拱
面对母妃的严厉责罚,朱翊钧一言不发,这让李贵妃心中更气,又让他继续跪着。
加上之前跪的,朱翊钧已经跪了一个时辰了,他的双腿已经彻底麻了,但是他依然咬着嘴唇,不肯说一句讨饶的话。
「陛下到!」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的宫人呼唱起来,隆庆皇帝走进了翊坤宫。
李贵妃连忙出宫门迎接,隆庆皇帝免了觐礼,张口问道:
「钧儿还跪着吗?」
作为后宫之主,隆庆皇帝自然能知道宫里发生的大事,朱翊钧被李贵妃召入宫中罚跪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李贵妃则立刻泣泪说道:
「陛下,这逆子也不知道受了哪个奸佞的蛊惑,上书如此悖逆之言,臣妾这才惩罚他罚跪思过,想想列祖列宗操持国事之艰难。」
看到李贵妃一哭,隆庆皇帝拉着她的手说道:
「钧儿年纪小,贪玩好动也是常理,就让他不要跪了,朕有几句话要问他。」
李贵妃听到隆庆皇帝免了朱翊钧的责罚,脸上的忧色反而更重了,她担心儿子在皇帝面前说错了话,更惹的皇帝的不快。
皇帝下旨,冯保立刻前往宫内,不一会儿就搀扶着一瘸一拐的朱翊钧走到了面前。
看到朱翊钧这幅样子,隆庆皇帝也有些不忍。
因为「二龙不相见」的谶语,他从小就没有体验过父子之情,等他做了人父之后,对这个儿子还是相当疼爱的。
见到儿子受苦,原本的气也消了大半。
当然,作为皇帝,隆庆皇帝也不会和普通人家那样,对儿子表现出溺爱之心,他只是语气平淡的说道:
「知错了。」
冯保用手扶着朱翊钧,轻轻拍打他的后背,示意朱翊钧讨饶认错。
但是朱翊钧却说道:
「父皇,儿臣没错!」
李贵妃的脸又现怒容,朱翊钧连忙躲到了冯保身后,但是皇帝却摆摆手说道:
「你且说说,怎麽无错?」
朱翊钧小脸涨红,这次上书是他第一次政治实践,就遭遇了这麽大的困难。
外朝大臣群起上书反对,母后也责罚他,就连身边的太监也被抓入东厂审讯。
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挫败感是非常强烈的。
朱翊钧也不知道从哪里涌出来的勇气,他对着自己的父皇说道:
「殷师傅就说过,皇爷爷四十四年,徐阁老就办过灵济宫大会,京师臣工都上了贺文,徐阁老办得,父皇就办不得?」
听到儿子这话,隆庆皇帝也苦涩的笑了笑,嘉靖四十四年的灵济宫大会,他当然是知道的。
当然,朱翊钧也是有点小聪明的,他绝口不提百戏会的事情,而是死死揪着讲学会的事情。
果然这句「阁老办得,父皇办不得」,将隆庆皇帝也整的沉默了。
皇帝身边的李贵妃厉声说道:
「逆子,你都是出阁听讲的储君了,是谁教你这麽和你父皇说话的?难不成你的师傅们,还能教你上书办什麽劳什子讲会?」
朱翊钧涨红了脸说道:
「谁说的!苏师傅就支持我办讲会!」
朱翊钧说完就后悔了,连忙垂下头不再说话。
隆庆皇帝皱眉问道:
「苏师傅?哪个苏师傅?东宫讲官中姓苏的,就只有苏泽苏子霖一人吧?」
听到苏泽支持儿子办讲会,隆庆皇帝和李贵妃都沉默了。
这就是人设的重要性了。
如果是其他讲官怂恿儿子上书,大概就会被打成趋炎太子的奸佞,皇帝定然不会将他继续留在东宫。
但是苏泽就不一样了,这半年来,苏一疏的名头越来越大,如果是苏泽也赞同办讲学会?
隆庆皇帝也思考起来,他又向身边的李芳问道:
「苏泽有奏疏送到内阁吗?」
李芳连忙说道:
「暂时没有,但也可能还在内阁那儿,仆臣去内阁问问?」
隆庆皇帝点点头,李芳带着两个小太监离开翊坤宫,不一会儿就捧着苏泽的奏疏走了回来。
还真有?
隆庆皇帝拿起苏泽的奏疏,迅速读完了奏疏,再看了看阁臣的票拟,陷入到了思考中。
而朱翊钧则好奇的看着自己父皇手里的奏疏,他好奇自己这位苏师傅,到底在奏疏里说了什麽?
苏泽的奏疏,其实说的没什麽新意,但是对于皇帝来说,重要的是阁臣态度。
首辅李春芳摘抄了苏泽奏疏的最后一段话,意思是只要皇帝内库出钱,李春芳就支持?
张居正反对讲学,这在皇帝的意料之中,张居正的立场皇帝是知道的。
而高拱的态度。
高拱竟然没有跟着张居正反对讲学,而是以讲学作为例子,劝说皇帝适当放宽对皇太子的教育。
隆庆皇帝抬起头,看向自己年幼的儿子,也露出不忍的神色。
自从出阁讲学后,朱翊钧连最炎热的暑期都没有休息,学习相当的刻苦,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如果就因为一个讲学风波,就要责罚皇太子,还要责罚尽心给皇太子讲学的詹事府,隆庆皇帝也觉得有些说不过去了。
是啊,讲学这事,首辅做得?皇帝做不得?
隆庆皇帝又喊来执掌内承运库的太监陈洪,向他问道:
「你去打探一下,上次灵济宫讲学花费了多少银子,内承运库有没有这笔银子。」
陈洪和李芳冯保不同,他完全是依靠满足隆庆皇帝私欲而上位的,所以他也最阿谀奉承。
既然皇帝这麽问,说明皇帝也动了心思,连忙说道:
「陛下放心,内帑充盈,贯朽粟腐。」
听到陈洪这麽说,皇帝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得色。
比起他父皇在位时期,隆庆时期的帝国财政确实好转很多。
东南战事平定,西北也没有大规模战事,加上内阁得力,对积欠的税赋催讨也得力,皇帝内承运库确实充盈。
正如苏泽所说的,盛世也要办盛会,既然国家暂时无事,何不就此办一场千古流芳的大会?
听到这里,朱翊钧也明白,自己父皇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他连忙说道:
「父皇,儿臣身边的几个伺候太监和上书无关,能否将他们放出来?」
隆庆皇帝挥挥手说道:
「把他们放了吧,东宫讲官们寒暑不歇的给太子讲学,赐银十两。」
「让太医院去一趟赵阁老家里,赐药慰病。」
朱翊钧张了张口,本来想要追问父皇百戏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