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08章 奏疏执行(4k)

第108章 奏疏执行(4k)

第109章 奏疏执行(4k)

司礼监。

一名传话的小太监,在冯保的耳边耳语了几句,冯保将这个小太监打发了,接着通政司的官员就送来了内阁票拟好的奏疏。

冯保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起身来到装奏疏的秘匣前,迅速找到了苏泽的奏疏。

冯保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苏泽的奏疏和其他的几份奏疏装在一起,搬到了自己的桌案上。

看完了这份奏疏,冯保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位苏翰林,当真是一刻都不消停啊!

但是这份奏疏上的内容,却让冯保心思翻动。

作为司礼监秉笔,整个太监体系顶点的人物,冯保又怎麽看得上内承运库的那些东西。

内承运库的管事太监,在贡物快要摆坏掉之前,用处理的名义将这些贡物变卖,这是内承运库里那些办事太监的一项「福利」。

冯保看了一眼身后的陈洪,陈洪就兼着一个「勾当内承运库」的差事,管理着内承运库。

任何一个体系,在运转了一定时间后,就会诞生所谓的潜规则。

所谓靠山吃山,就算是负责搬运皇城内粪水的太监,也有自己捞钱的偏门,更何况内承运库可是皇帝的内库,陈洪靠着这个差事,成为司礼监内仅次于掌印李芳,以及执掌东厂的自己下的第三人。

当然,冯保看不上内承运库这点油水,但是这不代表他不需要。

如果按照张居正的建议,在登莱设立市舶司,宫里派遣市舶司太监,负责将多馀的贡物外销,那这可是个天大的肥缺。

张居正派人传话给自己,既是要自己支持苏泽的奏疏,同时也是提前告诉自己,将这个职位掌握在手里。

冯保意动了。

作为领导,要带着自己的手下一起进步。

冯保是司礼监的三巨头之一,他也有大量的乾儿子干孙子。

对于他们这些太监来说,所谓进步无非就是升官发财二事。

冯保心中盘算着,自己的义子中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然后小心的将奏疏扣下。

这样的大事,冯保自然不可能私自批红,这份奏疏必然是要上呈到皇帝的御案前的。

但是冯保可以将这份奏疏一直拖到最后的时刻,不给李芳和陈洪过目,直接送到皇帝的面前。

那冯保就可以掌握主动权,然后打得其他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将自己的人手推上去。

盘算着下一次送奏疏的时间,冯保又将苏泽的奏疏仔细看了两遍。

——

「父皇!」

翊坤宫中,朱翊钧正在向隆庆皇帝汇报自己这些日子读书的成果。

隆庆皇帝和他爹不一样,他很享受这种家庭的氛围,而李贵妃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经常让儿子来宫中,营造这种温馨氛围,吸引皇帝来翊坤宫坐坐。

这些日子以来,朱翊钧日讲经筵都很勤快,隆庆皇帝考较了他一些功课后,更加满意了。

「詹事赵贞吉,少詹事殷士儋,教导皇储有功,赏赐玉带。」

「东宫讲官,赐银十两。」

皇帝心情不错,又给东宫的师傅们发了奖金,乾脆在翊坤宫和李妃朱翊钧一起用了午膳,然后在翊坤宫处理起了政务。

「冯大伴!」

朱翊钧看向冯保,惊喜的喊道。

他是冯保带大的,所以和冯保有很深的感情,不过现在两人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冯保是司礼监的二把手,朱翊钧也被册封为太子,冯保也不敢和朱翊钧太亲近,跪下行礼过后,就匆忙带着奏疏来到了皇帝面前。

朱翊钧则跟着冯保,走进了翊坤宫的书房。

「今天怎麽是你来送奏疏?」

冯保连忙说道:

「今日司礼监繁忙,小太监都有差事,仆臣怕递送慢了,耽误了朝廷的正事,所以就来了。」

隆庆皇帝微微点头,没有计较这个细枝末节。

但是隆庆皇帝身后的李芳却警惕起来。

冯保亲自来送奏疏,这种不同寻常的举动,背后怕是有什麽目的。

看到隆庆皇帝打了一个哈欠,冯保又说道:

「陛下,就让仆臣给您读奏疏吧。」

隆庆皇帝点点头,很多时候皇帝累了的时候,都是身边的司礼监太监朗读奏疏,之后皇帝给上几句御批的意见,就算是完成了奏疏的批答。

就在这个时候,朱翊钧也走进书房。

见到朱翊钧,本来准备朗读奏疏的冯保顿了一下,但是隆庆皇帝却说道:

「且读大声点,正好也让太子看看,朕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皇帝发话了,冯保就开始读了起来。

他没有一开始就读苏泽的奏疏,而是找了两个无关紧要的奏疏,迅速的读了一遍。

隆庆皇帝眯着眼睛,基本上都是按照内阁的意见,回一个「准」或者「不准」,这就算是完成了口头批答。

眼看着皇帝更累了,冯保拿起苏泽的奏疏,朗声读了起来。

「《请开登莱通商疏》,詹事府,苏泽。」

原本昏昏欲睡的朱翊钧,听到了苏泽的名字,眼睛突然瞪大。

而隆庆皇帝则听到了苏泽奏疏的题目,也一下子睁开眼睛。

冯保脸色不变,然后将苏泽的奏疏完整的读了出来。

在隆庆皇帝身后的李芳,则注视着冯保,他已经可以确定,冯保亲自来送奏疏,就是为了苏泽这份奏疏。

听完了之后,隆庆皇帝又说道:

「拿来给朕好生瞧瞧。」

冯保立刻将奏疏送到皇帝的手里,隆庆皇帝首先看了三位内阁辅臣的票拟意见。

高拱极力赞同,赵贞吉附议,张居正也赞同,但是提出要在登莱设置市舶司,负责苏泽所说第三条的贡务专卖。

又将苏泽的奏疏读了两遍,隆庆皇帝的眉头更皱了。

隆庆皇帝想起他登基的第一年,曾经下令天下臣工上书言陈国事,其中一个名叫涂泽民的福建巡抚,提议解开边禁,与外国通商。

那个时候自己刚刚继位,自己同意了涂泽民的奏疏,在福建月港开关通商。

如果只是开关通商,苏泽这份奏疏倒是不会有什麽问题,可是在北方开关?

还有苏泽所说的铸币银元,这可行吗?

当然,这些都还是细枝末节,关键是在登莱通商,就是重启对倭贸易,那些言官?

很显然,这一刻隆庆皇帝心中犹豫了。

代王的案件刚刚结束,言官们消停了几天,但是现在又因为辽王的案子开始吵起来了。

而且这一次,言官还是占着理的。

代王是因为勾结草原叛乱,证据确凿,除国也就除国了,言官不敢多说什麽。

但是辽王是在荆州,你说他在荆州要叛乱?

言官的攻击重点在于,就算是辽王朱宪炜的罪行属实,那就废除辽王圈禁凤阳高墙就行了,因为这个就废了辽藩,不是太不近宗亲之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