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北方开关(4k)
巴蜀会馆。
涂泽民闲坐在会馆前的茶摊前,眼中满是疲惫。
隆庆元年,他还是福建巡抚,是抚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新皇登基,他上书请求开放海禁,得到了阁部的支持,随之月港开关。
可是在月港开关的过程中,涂泽民得罪了权贵,后来被科道围攻弹劾,被皇帝降旨行勘。
可这麽一行勘,转眼就到了隆庆二年的十月。
他的案子一点进展都没有。
这期间他去过都察院,才知道连弹劾他的御史都已经不在都察院任职了,而都察院根本没人处理他的案子!
涂泽民四处托人,但是案件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既没有人说他有罪,也没有说他清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挂着。
涂泽民的钱财也用的差不多了,只能寄寓在巴蜀会馆。
而随着他的政治前途暗淡,待遇也是越来越差。
没办法,人情就是如此。
涂泽民前些日子,在借阅会馆的《乐府新报》的时候,见到了苏泽的《海国记》。
他当然知道这位在京师搅动风云的年轻翰林,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涂泽民给苏泽写了一封信,也将自己在福建主持开关时期,和红夷船长交谈的一些趣闻写到信中。
没想到苏泽还真的上门拜访了!
苏泽还向他约稿,涂泽民立刻给《乐府新报》撰写了一篇文章。
在那一期《乐府新报》出版的时候,巴蜀会馆所有人都热情的拜访了涂泽民,大家都说他很快就要被朝廷启用,马上就要飞黄腾达了。
只可惜报纸出版了几天,朝堂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涂泽民其实已经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了,他昨日还是不甘心,又去苏泽府上递送了拜帖。
涂泽民已经下定决心,若是这次不成,乾脆就回四川老家读书养老吧。
就在这个时候,巴蜀会馆的管事突然冲出来,见到茶摊上的涂泽民,连忙拉着他说道:
「涂大人!苏翰林来了!」
苏翰林?
是苏泽又上门拜访了?
涂泽民连忙抖擞精神,他被会馆的管事拉着,拉到了会馆的花厅。
果然是苏泽!
涂泽民连忙上前见礼。
苏泽一把拉着他说道:
「这可使不得,涂抚台虽然在行勘,但是官位可在苏某之上。」
福建巡抚是从二品,当然,京官大三级嘛,所以这个从二品如果换算成京官,也就是正四品的职位。
就是这麽换算,也远比苏泽的职位要高。
但是官场之上,除了官职外,还是要看影响力。
苏泽圣眷正隆,风头正盛,又是高阁老的门生,吏部选郎张四维都要给他的报纸投稿。
而涂泽民只是行勘的闲人,在京师没有靠山。
上一次已经经过面了,苏泽也跳过了寒暄,直接问道:
「涂抚台的事情,苏某已经和高阁老说了,吏部还没勘完吗?」
涂泽民听到苏泽已经和高拱打了招呼,眼睛亮了起来,但是他又垂头丧气的说道:「昨日涂某还去了吏部,案子还是没有进展。」
看来涂泽民得罪的人不小,苏泽让徐渭关上门问道:
「当年涂扶台在福建,到底做了什麽事情,引来如此的非议?」
涂泽民叹息道:
「涂某当年得意忘形,请陛下开关后,又上疏言了二事。」
「何二事?」
涂泽民说道:
「一是因朝廷徵税太少。」
怕苏泽不明白,涂泽民说道:「苏翰林怕是不知道,这海贸利润之巨,常人难以想像!一船货物入港,就有百倍千倍之利,月港船只相连,日夜不歇,巨量的钱财在此吞吐,朝廷一年只收了三万银,实在是太可笑了!」
涂泽民义愤填膺的说道:
「就说这船引,大船十两银一引,小船五两银一引,但这都只是官府的公价,实际上一份船引都要百两乃至于千两银,这些钱可都没有入朝廷之手。」
海贸的利润巨大,苏泽自然是清楚的。
要不然西方也不会前赴后继的开启航海时代。
涂泽民说的确实没错,航海利润这麽高,但是月港一年才收三万两,这确实有点不够看了。
也和大明特色的财政体系一样,虽然明面上收了三万两,但实际上却远不止这个数字。
涂泽民显然是动了别人的蛋糕,所以才被群起攻之。
这麽说来,月港背后牵涉到的利益无比巨大,甚至能轻松干掉一名从二品的巡抚。
苏泽向涂泽民问道:
「那依涂抚台之见,要如何处理?」
涂泽民说道:
「以老夫之见,朝廷有两条路。」
「一是增加引钱,用榷卖的方式来发放船引,那仅仅月港一地,就能增收到三十万两一年!」
「但是这个方法,会因为引钱过高,而走私猖獗,这就又回到了禁海前的老路上了。」
苏泽又问道:「第二条呢?」
「第二条,乾脆取消船引,多开放港口,允许船只自由靠岸,但是要对所运货物严征出港的赋税。」
「为什麽只对出港的货物严征?」
涂泽民说道:「出港的货物,乃是我大明所出,难道朝廷不应该徵税吗?」
「而入港之物,乃是我朝所需,那当然是要宽限的。」
苏泽看向涂泽民,自己还是小看了古代这些职业技术官僚的能力啊!
虽然他们没有读过经济学,但是能从事理出发,隐约搞明白关税的调解作用。
苏泽连连点头说道:
「涂抚台所言极是。」
苏泽又问道:
「那另外一事呢?」
涂泽民叹息说道:
「当时陛下派遣市舶司在月港求购龙涎香,我上书言商人知道大明急购龙涎香,必然会囤积居奇高价出售,请陛下缓购此物,因此也得罪了市舶司。」
苏泽也有些无语了,你涂大人没有系统也能这麽猛啊!
一个加税一个不让市舶司购香,把从事海贸获利的士绅和采买龙涎香的太监全部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