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高拱铺路(九更)
再次来到高拱的书房,苏泽看向眼前的高阁老,只觉得高拱似乎疲惫了很多。
「坐吧。」
高拱让苏泽坐下,又将阁部重臣在御前会议上的事情说了一遍,一张圆脸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可知,为什麽陛下这次对言官轻轻放下?」
相比前几次重惩言官,这一次隆庆皇帝的处理可以说是相当克制了。
从者不论,只对首倡上书的领头言官行勘,也就是让他们停职检查,不像之前几个都是被火速贬谪出京的。
苏泽也有些疑惑,这次代王案可要比前几次的波澜大多了,但这一次皇帝却有些偏向言官。
高拱说道:
「这次阁部有些太齐心了些,要是再黜了言官,陛下怕是要不安心了。」
原来如此。
苏泽恍然大悟!
内阁和六部太和谐,皇帝就要担心皇权被架空了,言官本身就是皇权用来制衡行政权力的工具,所以皇帝要留着这些言官。
这就是所谓的异论相搅之术吗?
当然,隆庆皇帝还是很信任自己的阁臣的,这麽做也只是皇权的自保本能。
看到苏泽一点就透,高拱满意的点头。
高拱又说道:
「辽藩的事情,子霖你就不要掺和了,内阁里有张阁老盯着,你最近好好办报修书,给皇太子讲学就是。」
辽王和张居正的恩怨,苏泽自然是清楚的,他也明白高拱的意思,最近自己风头太甚,到了韬光养晦的时候了。
反正张居正不会放过辽王的。
「学生省得。」
高拱见到苏泽嘴上说着安分,但是他总是给阁部整出大活来,也知道他这承诺的含金量怕是也没有多少。
高拱继续说道:
「这次的事情,本官也思虑浅了,日后涉及边事,还是要多用心才是。」
「这次如果不是你推荐的戚继光,大同也不会这麽快的安定,王总督写信来,也对戚继光褒赞有加。」
高拱满意的看向苏泽,作为内阁的一座山头,军事上的短板一直是高拱的隐忧,虽然他的派系中外有宣大总督王崇古,但是王崇古毕竟还是文官。
苏泽推荐的戚继光立功了,高拱顺势将戚继光纳入麾下,掌握了这个力量,在边关政策上高拱就拥有了更多的主导权。
政治就是这样,一条政令从制定者到推动者,监督者到执行者,缺一不可,而且都要一条心,要不然好的政令也能执行歪了,或者下面人乾脆阳奉阴违,把大好政策给搅黄了。
如今高拱在内阁,王崇古是宣大总督,戚继光是大同总兵。
那苏泽提出的「以打促和」的战略就有可能实现,高拱追求的俺达封贡,解决北方问题的契机就已经到来。
这对于立志要「开隆庆新政」的高拱来说,就是这次代王事件最大的收获。
苏泽看向高拱,不得不承认,高拱确是个好领导。
属下摆不平事的时候能担事,不诿过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