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739章 亚洲第一汽车零售业的目标

第739章 亚洲第一汽车零售业的目标

第739章 亚洲第一汽车零售业的目标

「理论上是这样,但汽车行业建渠道的成本非常高,英国的汽车送来亚洲,也不仅仅是将车送来就行,还得有各种售后配套丶品牌宣传,这些想做好可不容易。」杨文东摇摇头道:「再说,日本汽车行业的情况,柴契尔夫人也知道,在东南亚这一块,日本的汽车销量与知名度可是很高的,想正面击败他们,英国汽车恐怕没那个实力。」

别说英国,就算是德国与美国的汽车,在日系车面前,如今都是渣渣,特别是石油危机之后;

美国本土,日系开始疯狂抢夺市场,在60年代,德系大众几乎被赶出美国市场,其实就是日系所为,如今连美国三大汽车之都守不住市场了;

而亚洲本土,日系车则更强势了,东南亚在前世基本上就是日系车的后花园,其他什麽品牌都很难进入;

也就是大众特殊一点,靠着机缘与眼光早与内地合作,最终成功占领这个全球未来最大的汽车生产,要不然大众估计都排不进全球前五;

只有BBA比较特殊一点,靠着高端品牌优势,全球几乎没有对手,即使是日系,在这方面也很难赶超BBA。

柴契尔叹息一口气,道:「你说的也对,这绝对不是有了渠道就能解决的问题,英国汽车行业的没落,的确是太可惜了。」

「是啊。」杨文东也没有多说什麽;

汽车行业,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重中之重的产业,可以说,想维持国家发达,有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非常重要;

前世的日本与德国,光靠着汽车产业,就能让自己立足于发达国家之位,一个国家很大一部分群体收入都是来源于汽车,而间接造就的就业数量更多;

如果没有汽车行业,那2025年之后的日本,恐怕就真的只能靠着特殊影视行业谋生了,德国要是没了汽车产业,估计也好不了多少。

柴契尔接着问道:「杨先生,这汽车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可是很高的,你没参与过,最好先做一番调查再决定;我也希望你在英国的投资能够成功。」

「明白,我清楚我在做什麽。」杨文东笑了笑;

拯救英国本土的汽车产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亚洲这边的销售链,顶多能够适当帮助一点;

但没人知道,未来的内地即将改开,而改开之后,内地对于汽车行业有特殊需求,迫切的需要外资汽车来内地建厂生产;自己收购了一家英国汽车,那就有这个机会了。

当然,在技术实力质量方面,整个英国汽车加起来也比不过大众,但这并非多选一,就算大众去了上沪,他也可以去其他城市啊,这麽大的内地市场,机会太多了。

他也没想过取代大众,能够在改开早期,获得一定名气与地位,然后坐等内地经济腾飞,那就足以养活一家中型汽车产业了。

柴契尔点点头,又道:「汽车行业投资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我们眼下还是要考虑现在的事情,杨先生?」

「去英国增加投资,也可以,但能不能保证3000人就业,我也不好说,具体还要看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政策配合了。」杨文东想了想回道。

在英国投资一家工厂,能够带动3000人就业的话,这就等于在亚洲这边建个万人工厂了,这麽大的投资,他自然要谨慎;

其实市场是一直有的,但他不相信英国那边的生产效率。

柴契尔思考片刻后道:「那这样吧,你可以对外宣传分批投资,第一批保证千人就业,后面两批,可以等以后再说。」

「也行。」杨文东爽快答应道;

毕竟这是未来英国首相的需求,他肯定是会给面子的。

柴契尔又问道:「那是什麽样的工厂?我希望是涉及到高科技的,这样会更有吸引力。」

杨文东回道:「高科技的话,我可以在英国投资一家晶圆厂丶集成电路加工工厂,采用美国最新技术,但光靠这个恐怕很难满足这麽多的就业需求;额外我还会投资一些电器工厂。」

香港其实也已经有圆晶丶液晶工厂了,不过几年前的很快就又落后了,但还能用,因为香港这边工业需要的,也不是最高等级的;

而香港这边继续升级也很麻烦,毕竟本土人才不足丶即使有美国那边的帮助,一两年更新一次,这个时间成本就很大了;

而将最新晶片生产放到英国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英国本土也有很多半导体人才,与美国那边的沟通也方便,无论是语言丶距离丶文化丶时差等等;

同时也要考虑到如果哪一天美国开始对高尖端设备进行限制,那他也需要有个备用工厂。

「晶片与家电?那也不错。」柴契尔也满意的点点头;

作为英国教育部的部长,她对于全球最新科技的进展也很清楚,晶片绝对是重中之重了,家电的话,或许不算最新科技,但也不落后,毕竟,全球大部分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家电的需求还是越来越高的。

杨文东笑道:「具体计划,我会让人整理出来,很快我就会送到您那边去的。」

「好,那我就在英国等你的好消息了。」柴契尔回道;

她也算是英国的高层之一,自然不可能在香港或者亚洲待时间长,来这里也不过是想与亚洲的一些国家高层丶顶级富豪达成一些口头合作协议;

具体未来怎麽合作,还是需要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的,这个涉及到海外投资丶甚至ZZ投资,文件方面当然准备必然会非常谨慎的。

柴契尔走后,杨文东便叫来了王志群,将与柴契尔的对话告知了他。

王志群听完后道:「去英国投资问题不大,本身我们也准备在海外寻找合适的地方,投资冰箱与洗衣机工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