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处,他打开电脑,找到一个华夏留学生论坛,在论坛上推荐《拳霸》。
他知道怎麽向这些留学生推荐这部电影。
他先后用不同的帐号,发了几个不同的帖子。
第一个帖子:「赵汶卓来唐人街暴揍鬼佬和小鬼子丶棒子!」
第二个帖子:「中原一点灰全新力作《拳霸》今日在米国上映,你可以永远相信他的编剧能力!」
第三个帖子:「徐客+中原一点灰+赵汶卓=《拳霸》,你真不想去看看吗?」
第四个帖子:「你多久没看过华语电影了?《拳霸》华语电影的全新力作,
去看看吧!」
四个帖子,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挑起不同人群的观影欲望。
平时饱受鬼佬丶小鬼子或者棒子欺负的留学生,看见他发的第一条帖子,会想去看看这部电影。
看过中原一点灰小说或者电影的,看见第二个帖子的时候,也会想去看看《
拳霸》。
第三个帖子,就是纯粹利用徐客丶中原一点灰和赵汶卓的票房号召力了,简单粗暴,效果却杠杠的。
第四个帖子,勾的是每个华人留学生心底的思乡之情。
当年,楚汉大战的时候,楚军军营外四面楚歌,让楚军士兵人人被勾起思乡之情,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楚霸王因此走到人生的尽头。
而身在米国的华人留学生,有几个不怀念故乡呢?
是!
这个时代的米国,比华夏领先太多,几乎方方面面都领先华夏。
但有句老话怎麽说的?
?
此处虽好丶却不是故乡。
故乡无论是好是坏,都根植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
也许,平时不会想起它。
但一旦被勾起思乡之情,那真是楚霸王项羽都拦不住大家回家的心。
唯一制约大家回家之心的,大概只有一个一一来回的机票很贵。
这不,经常上这个论坛的一些华人留学生,就被这个帖子勾起了思乡之情。
想家乡的一草一木丶想家乡的父母亲人丶想家乡的菜肴丶小吃·—·
机票太贵,电影票要便宜不少。
舍不得买机票回去,就去看看这部电影吧!
不约而同地,米国各地,很多华夏留学生,都先后走进了附近的电影院。
其中有不少人都失望而归,因为这部电影的上映规模太小,很多地方都没有上映。
但也有一部分留学生满意而回。
他们看到了《拳霸》。
看到了徐老怪独特的电影质感,看到了赵汶卓在电影里暴揍鬼子丶棒子和欧美鬼佬。
身为华人留学生,他们很久没看过这麽带劲的电影了。
这些看完电影后,纷纷上论坛发表观后感。
有人说:「这是赵汶卓打得最疯的电影了吧?」
有人说:「徐老怪宝刀未老,竟然杀进了好莱坞,难得难得丶过瘾过瘾!」
还有人说:「中原一点灰将这一点灰飘到了米国,事实证明,我们华语电影一直欠缺的,不是好的导演和好的演员,而是好的编剧!我有预感,徐老怪和赵汶卓因为这部电影,要在米国大火了!」
随着华夏留学生对《拳霸》的追捧丶盛赞,这部电影米国发行公司讶然发现这部本来并不看好的合拍片,上映规模虽然小,但单馆单日的票房数据却挺漂亮,而且每天的票房涨幅都在涨。
有钱途啊?
制片方的千言万语,都没有「有钱途」的说服力大。
发行公司这边看见这部电影的票房涨幅,不用谁催促,很快就增加了这部电影的上映规模。
从80块大荧幕,增加到220块。
一周后,又增加到520块。
只是,米国这边的票房反馈,没有第一时间传回华夏国内。
在《拳霸》米国票房一点点上升的时候。
8月15日。
华夏内地,曹胜编剧的另一部电影《天下无贼》,开始全国上映。
这部电影的剧本,其实并不是曹胜原创。
是他写好剧本后,忽然想起上网查了查有没有原着小说,结果还真查到了原着小说。
于是,他让助理王婧买了原着小说的影视改编权,规避版权上的风险。
但—
这部电影上映前,在宣传的时候,发行公司却将原着小说大大淡化了,重点突出了曹胜。
如:第一支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开头字幕上,就大大的写着「编剧:中原一点灰」。
贴在各大电影院墙壁上的多款海报中,有一款海报的宣传语也是:编剧:中原一点灰。
字体明显比其他人的名字大一号。
至于原着小说?
预告片和海报上,其实也都标注了,但字体很小,预告片中,原着小说的标注文字,一闪而逝。
宣传海报上,原着小说的信息,在海报底部颜色最深的地方,并且还用了与底部颜色相近的字体颜色。
你说它没标注原着小说吧?它标了!
你说它标了吧,你又很难发现。
身在江苏的原着作者赵本夫,在《天下无贼》上映的第一天,笑咪咪地来到当地一家电影院,买了一张票,想看看这部电影拍成了什麽样。
作为原着作者,他是很满意这部电影阵容的。
编剧:中原一点灰。
导演:冯小钢。
主演:刘德桦丶巩丶葛尤··
制片公司也是内地有名的华宜。
自己的作品,能有这样的改编阵容,他觉得脸上很有光,但电影票买好了,因为他买的这一场还没有开场,他走到休息区等候的时候,
他无聊的目光,无意间看见墙壁上的宣传海报。
看见海报上中原一点灰丶冯小钢丶刘德桦丶巩等人的名字,他心情更好了,直到他找了N遍,才在海报最下面颜色最深的地方,看见自己的名字,他终于笑不出来了。
「本片根据赵本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这行小字,藏得太隐蔽了,他要不是不信邪,不相信自己的名字在海报上真的没有,他根本就看不见这一行小字。